时间:2025-05-16 11:37:59
导读:雷军内部演讲披露心路:SU7事故让小米成长为真正的大公司2025年5月15日晚,一场并不对外直播的小米内部讲话,成为这家科技巨头对外界疑虑的一次正面回应。在这场......
2025年5月15日晚,一场并不对外直播的小米内部讲话,成为这家科技巨头对外界疑虑的一次正面回应。在这场面向全体员工的演讲中,雷军首度系统谈及三月底SU7交通事故的冲击,并罕见表达了自己面对巨大压力时的真实情绪。
“小米不再是新人了。”这是雷军在演讲中反复强调的一句话。这场意外打破了小米在进入汽车行业以来维持的“试错空间”,也彻底唤醒了公司高层对公众期待、行业责任的深刻理解。
事故虽然发生在短短几分钟内,但留下的影响远不止如此。雷军坦言:“那几天,我们全体管理层几乎陷入失眠状态,大家都被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暴所震惊。”尽管小米SU7在此前多项权威安全测试中屡获高分,但一次真实世界的意外足以让公众信心产生动摇。
雷军并未为自己辩解。他说:“无论是否是产品责任,我们必须承担起全部责任。”在他看来,小米早已不是一家可以用“创业公司”身份逃避压力的企业。如今的小米,已经成长为一个年营收超3000亿、用户遍布全球的大型科技公司。
公众信任:最贵的无形资产
雷军指出,这次事件让他意识到“公众的信任才是小米最宝贵的资产”。正是因为信任,小米SU7上市即热销,首批交付即创纪录;也正是因为信任,一次事故才会在舆论中激起如此强烈的反应。
他说:“过去我们自认为还在起步阶段,公众可能会包容我们的学习成本。但现在我们明白,这种宽容期已经结束了。”
对于一家汽车企业来说,安全不仅仅是技术指标,更是一种品牌承诺。而在电动汽车行业激烈竞争的背景下,小米必须拿出超出行业平均线的表现,才能重新赢得公众的信任。
雷军强调,未来小米在汽车安全方面要有三个标准:第一是“合规”,第二是“行业领先”,但最重要的是第三条——“同档最安全”。他说:“如果不能做到最安全,我们就不配站在行业舞台中央。”
技术路线不能动摇,造芯十年终见成果
面对外部风波,雷军没有动摇对技术投入的信心。他在讲话中宣布,小米自研的第一颗手机SoC芯片“玄戒O1”将在本月底正式发布。
这一成果,是小米2014年开始布局芯片战略的里程碑式节点。他感慨:“十年饮冰,难凉热血。”在商业化和盈利压力之下坚持长期主义,对任何一家民营企业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雷军特别指出,这款芯片的发布不仅是技术成就,更是一种信号,证明小米在“硬核科技”道路上的耐心与决心。
根据其透露,过去五年,小米累计研发投入已超过1050亿元,单2025年一年的投入预计将突破300亿元。“所有的投入,都是为了掌握未来核心能力。”雷军说,哪怕是暂时性的商业回报滞后,小米也绝不后退。
取消庆典,选择冷静思考的15周年
今年是小米成立15周年。原本公司计划举办系列庆典活动,用以回顾历史、展望未来。然而,这一切随着事故的发生被按下“暂停键”。
雷军表示,这并非放弃,而是一种“沉潜思考”的姿态。他提议团队用这次契机认真复盘过去五年,无论是战略方向、组织效率,还是社会责任。
“我们经历了太多风风雨雨,从初创期的质疑到如今的全球化发展,小米已经不是那个只靠性价比竞争的品牌了。”雷军说道。
他坦言,2019年那场“最艰难的冬天”,曾让小米差点走偏。“那一年,手机行业下滑,供应链断裂,我们的库存堆满仓库。但我们没有放弃,坚持了下来。”如今,小米能站稳智能手机前三、智能设备全球领先,背后正是靠着一股“打不倒”的韧性。
结束语:责任、技术与信念,是小米未来的锚
这场事故或许成为小米汽车发展史上的分水岭,但在雷军看来,它更像是一次“成长的阵痛”。
“我们要为自己的每一个选择负责,为用户的每一份信任负责。”雷军最后说:“15年,也许还不足以让所有人完全认可我们,但我们会一直走下去,直到那一天真正到来。”
今天的小米,依然在风口浪尖,但它已经有足够的勇气去直面质疑。未来的小米,将在责任、技术与信念三者的锚定下,努力成为一家值得信赖、真正强大的科技企业。
新视点数码百科版权所有